“得民心而得天下啊!”
朱厚照感叹的说了三句话。
虽然朝中的文武大臣,无一不知晓。
可自古往今,有多少帝王深知此理,却又因皇位而疏于懈怠。
真正能做到朱厚照这般的,又有几人?
满朝文武大臣眼中含光,面色激动的说道:“吾皇仁德圣明。”
“乃千古一帝,百年难得一见的明君圣主啊!”
朝中大臣皆是有感而发,毫无半点阿谀奉承之意。
今日,大明天下能有这般辉煌,一切都是朱厚照治理有方。
……
退朝之后,内阁首辅刘健、次辅李东阳陪伴在皇帝身旁,在御花园中行走着。
“两位阁老,对今后的大明,你们有怎样的想法或是打算啊!”
天子突然开口询问,刘健面色一顿,拱手说道:“回皇上,如今的大明帝国好比皇上正值少年,蒸蒸日上。”
“而皇上乃当今雄主、圣君,相信在皇上的治理下,大明帝国必会越来越昌盛。”
朱厚照微微摇头,不过却是没有否决刘健的话,开口讲道:“朕的意思是问你们对大明日后的建设看法。”
“而并不是在说大明帝国的未来。”
李东阳恭敬说道:“回皇上,臣身居户部尚书之职,对当今大明天下的状况也算是有些了解。”
“在如今看来,当今天下,当以工、民、商三者为重。”
“而这民、商两者自古有之,倒是这工,却处于三者间的末端。”
“偏偏现在的工对大明而言,却是极为的重要。”
“臣以为,当以工而建设大明,让大明帝国完成蜕变。”
朱厚照满意的点了点头,笑着说道:“好!爱卿说的好啊!”
“以工而建设大明,现在的大明欠缺的就是这一点。”
说至这般,刘健拱手说道:“皇上,既然是以工而变天下,臣以为现在的工部已经不符合当时建设的标准。”
“单以目前的人员来建设整个大明帝国不免有些耽误时间。”
“臣以为,在原有的基础上,扩增工部的人员,从而适用于大明建设中的各种建设。”
朱厚照微微颔首,深思说道:“卿所言有理!”
“这也正是朕心中所想的问题。”
“以当今大明现状来看,不少学子的用心大多都在诗书礼义、五经这些上。”
“虽然是适用于天下治理,却不能为天下建设所用。”
“这方面的人才,还有着一定的欠缺啊!”
“以目前的现状,倒是可以先行从匠人中招募。”
刘健试探性的询问道:“那皇上的意思是?”
朱厚照平静说道:“将朕的意思告诉工部尚书,由工部自行筛选合适的匠人选用。”
“但这些人并不属于朝廷官职之列,除非是对朝廷有着突出的贡献方可进入编制中。”
“否则,一概以白衣身份在工部中调用,除却每月发放的基本银两外,可根据他们自身对朝廷创造出的价值给予一定的额外赏赐!”
“臣遵旨。”*
第九中文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