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第九中文网>同人>山外吹来的风> 第300章 夜校烛光明,村人论道情。传承公义志,聚力踏新程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300章 夜校烛光明,村人论道情。传承公义志,聚力踏新程(1 / 2)

夜幕如一块硕大无朋的黑色绸缎,沉甸甸地自苍穹垂落,将整个世界温柔地裹藏其中。星辰仿若细碎的钻石,疏密相间地镶嵌于无垠的天幕之上,闪烁着清冷而璀璨的光芒,静静地俯瞰大地,见证着人间的种种故事。茅山涡村,这座宁静质朴的小村庄,宛如被大自然轻轻放置在这片土地上的稀世珍宝,此刻正沉浸在一片静谧祥和的氛围之中。一层淡淡的银纱,仿佛是月光精心编织的梦之网,轻柔地覆盖着村庄的每一个角落,为其增添了一抹神秘而柔和的色彩。万籁俱寂之际,唯有村子边缘那间简陋的土坯房内,透出明亮耀眼的灯火,恰似黑夜里永不熄灭的灯塔,坚定而执着地散发着光芒。这光芒不仅照亮了土坯房内的方寸之地,更如同一束温暖的希望之光,深深地照亮了村民们心灵的每一个角落,驱散了他们内心深处因生活的疲惫与未知而滋生的迷茫和不安。

土坯房内,正是夜校的课堂所在。昏黄而柔和的灯光轻轻摇曳,仿佛在诉说着古老而神秘的故事,为这狭小的空间增添了几分温馨与安宁。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形却真切可感的力量,那是村民们对知识的炽热渴望,恰似干渴的旅人对清泉的向往;是他们对公正的执着追求,仿佛是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人对光明的不懈探寻;更是他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期待,犹如即将破土而出的种子对春天的期盼。这种力量在房间里缓缓流淌,将每一个人紧紧相连,形成了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磁场。

我,稳稳地站在由几块粗糙木板拼凑而成的简易讲台上。灯光映照下,我的身影被拉得修长而坚毅,宛如一棵在狂风中依然挺立的苍松,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小小的知识天地。我的眼神明亮而坚定,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,引领着大家穿越心灵深处层层叠叠的迷雾,探寻光明的方向。

“公平与正义,这两个词乍一听,或许让人觉得抽象晦涩,宛如夜空中遥不可及的星辰,难以捉摸。但实际上,它们就隐匿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,如同春雨般无声地滋润着我们生活的每一寸土地。”我的话语温和而有力,好似春日里轻柔的微风,携带着希望的种子,轻轻地撒落在每一个人的心田,让希望的幼苗在人们心中悄然生根发芽。“就拿咱们村里的事来说,平日里我们对待邻居,是否真诚友善、和蔼可亲?这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交往,实则蕴含着公平与正义的影子。当我们处理村中事务时,能否秉持公正无私、不偏不倚的原则?这直接关系到每一个村民的切身利益,是公平与正义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体现。再看看我们周围这片土地,大自然慷慨地馈赠给我们肥沃的土壤、清澈的水源和清新的空气,我们在尽情享受的同时,是否心怀感恩,回馈和保护这片养育我们的土地?这同样是公平与正义的一种表现。”

讲到这里,我脑海中浮现出包拯“直逆龙鳞弹皇亲”的典故,便接着说道:“北宋时期,包拯铁面无私,为了维护朝堂的公平正义,不惜多次冒犯龙颜。当时卖官之风盛行,有些奸吏通过后妃关系加官晋爵,包拯对此深恶痛绝,多次上奏仁宗,要求杜绝这种内外勾结、贻误朝政的行为。他还多次弹劾外戚大臣,哪怕唾沫星子溅到仁宗脸上,也毫不退缩。正是因为有包拯这样的人,公平正义才得以在那个时代留存。而我们茅山涡村,也需要每个人成为公平正义的守护者。”

村民们或坐或站,自然而然地围成一个温馨和谐的圆圈,他们的脸上写满了认真专注与沉思感悟。每个人的眼神中都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思考,仿佛在这一刻,他们不仅仅是普通的村民,更是一群探寻真理的智者。

王婶,那位总是面带笑容的和蔼妇女,轻轻地抚摸着身旁小孙子的头,眼中闪烁着温柔慈祥的光芒,仿佛那光芒中蕴含着无尽的爱意和岁月的智慧。她微微抬起头,回忆着往昔的点点滴滴,缓缓说道:“你说得极是,我这心里啊,还清楚地记得那年发大水的情景。那洪水就像一头凶猛的野兽,肆虐着我们的村庄,来势汹汹,让人胆战心惊。但咱们全村人可没有一个退缩的,大家齐心协力,不分你我,青壮年们扛着沙袋去堵决口,妇女们则在家里烧水做饭,照顾老人和孩子。那时候,哪还顾得上自家的那点小利益,大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,就是要保住咱们的村子,保住咱们的家。在那危急时刻,咱们就是一个整体,一个温暖的大家庭,每一个人都为了这个家在拼命。”

宇文叔,一位皮肤黝黑、身材魁梧健壮的汉子,平日里沉默寡言,不善言辞,总是默默地用自己的双手为村子付出。此刻,他却也忍不住开口说道:“是啊,王婶说得对。那时候虽说生活条件艰苦,物质匮乏,但咱们的心是紧紧连在一起的。大家心往一处想,力往一处使,再大的困难在咱们面前都不算啥。就像宇文大哥带着我们几个去山上找草药,为受伤的村民治病,那山路崎岖难行,好几次都差点摔下山崖,但谁也没有放弃。可如今日子逐渐好过了,反倒不知为何,少了那份曾经珍贵无比的凝聚力。我觉得,你办的这个夜校,就是要把咱们曾经离散的心再重新紧密拉回来,让咱们茅山涡村的精神再次焕发出耀眼的光彩,重铸往昔的辉煌。”

房间内的气氛愈发浓烈炽热,仿佛是燃烧的火焰,将每一个人的心都紧紧地包裹其中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,纷纷沉浸于往昔那些温馨美好时光的回忆之中,那些曾经一起度过的艰难岁月和欢乐时刻,此刻都成为了他们心中最宝贵的财富。同时,他们也开始深入思考如何在现代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中,继续传承和大力发扬那份纯真质朴的信仰与团结一心的强大力量。

这时,村里的老教师李大爷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,缓缓地说道:“我在这村里教了大半辈子书,看着咱们村的孩子们一个个长大成人。以前,咱们虽然穷,但孩子们都很懂事,知道尊敬长辈,互相帮助。就说那次村里的学堂屋顶漏雨,孩子们二话不说,跟着大人一起上山砍树,回来修补屋顶。这就是咱们村的好传统啊!现在,咱们不能让这些好传统丢了。”

年轻的媳妇阿兰也红着脸说道:“俺觉得,以后咱们可以多组织一些村里的活动,像以前那样,大家一起过节,一起干活,感情自然就深了。上次村里组织的采摘节,大家一起摘果子,一起卖,可热闹了,也让俺们这些年轻人更有干劲了。”

我静静地听着大家的发言,心中满是欣慰与感动。我知道,这仅仅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,真正严峻的挑战还在后面,等待着我们去一一攻克。但此刻,看到村民们眼中那重新燃起的希望之火,我坚信,只要大家齐心协力,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。

“大家说得都很精彩,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大家的热情与坚定决心。”我的声音中透露出几分难以抑制的激动,眼神中闪烁着泪光,那是感动与希望交织而成的光芒。“但请大家务必铭记,公平与正义的真正实现,绝非一朝一夕之功,也不可能一蹴而就。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持之以恒、坚持不懈地努力,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微之处不断践行。我们要用实际行动,证明茅山涡村不仅是一个地理位置上的实体,更是一个充满爱与正义的精神家园,是我们心灵的归宿。”

夜已深,土坯房内的灯火依然明亮。村民们带着满满的思考和希望,陆续离开了夜校,各自回到家中。他们的身影在夜色中渐渐模糊,但那一颗颗被点燃的心,却在黑暗中闪耀着光芒。

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茅山涡村发生了许多微小却温暖的变化。清晨,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村庄的土地上时,村民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各自忙碌,而是会互相问候,分享着生活中的点滴。孩子们在上学的路上,会主动帮助老人提东西,年轻人也会主动去帮助那些劳动力不足的家庭干农活。

村里的公共区域,以前总是垃圾乱扔,现在大家自发地组织起来,进行清扫和整理,还种上了花草,让村子变得更加美丽。在一次村里的土地分配问题上,大家不再像以前那样争吵不休,而是坐在一起,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,共同商讨出了一个让大家都满意的方案。

然而,改变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。随着村子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多,一些新的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。一些年轻人受到外面世界的诱惑,开始觉得在村里的生活太过平淡,想要离开去外面闯荡,这让村里的一些长辈们感到担忧。

一天晚上,在夜校里,气氛有些凝重。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小张低着头说:“我想去城里打工,听说那里能赚更多的钱,机会也多。我不想一辈子就待在这个村子里,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。”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

第九中文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