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枫在奥斯卡结束的一刻,没有了兴奋,而是一种脱下包袱的轻松感。
这部电影从冲奖的那一刻开始,就受到了某些公司和媒体的轮番轰炸。
这些多重争议与攻击,不仅涉及电影本身的艺术改编,更暴露出好莱坞奖项博弈的复杂肌理。
电影对约翰?纳什生平的改编引发学界强烈批评。
这种改编被批评为“为了奥斯卡的政治正确而阉割历史”。
《洛杉矶时报》专栏作家指出,电影中纳什在普林斯顿校园被授予钢笔的仪式纯属虚构,真实历史中他因精神疾病被同事疏离,直到1994年诺贝尔奖揭晓才获得学界认可。
更尖锐的批评来自心理学界。
《美国精神病学杂志》发表文章指出,电影将精神分裂症浪漫化为“天才的代价”,纳什的数学成就与精神疾病并无因果关系,但电影却暗示两者存在某种诗意的联系,这是对科学的亵渎,可能误导公众对疾病的认知。
这些还是正常电影中引发的争议,在颁奖季中,竞争对手的抹黑那是无所不用其极的。
《指环王:护戒使者》虽未直接发起攻击,但其幕后团队通过媒体释放信号,暗示《美丽心灵》“过于主旋律”。
新线影业高管在私下场合称:“我们的电影在技术上领先十年,而他们的电影只是迎合评委的政治正确。”
这种言论在颁奖季初期确实影响了部分评委的判断。
更直接的攻击来自米拉麦克斯公司。
在投票前期,哈维·韦恩斯坦的团队甚至通过匿名渠道,向媒体透露《美丽心灵》的营销费用高达1500万美元,每位评委平均花费2600美元,这几乎已经明示林枫他们存在公关操纵了。
也不知是不是因为这个,米拉麦克斯公司力推的《红磨坊》在颁奖季前期声势浩大,但最终仅获两项可有可无的技术奖。
哈维·韦恩斯坦还被拍到在颁奖典礼上脸色铁青,这算不算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?
“林,还愣着干什么?赶紧走吧,派对就等你了。”就在林枫回忆感慨整个颁奖季时,雅各布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路。
“哈哈,走,参加庆功派对。”林枫也不再纠结,搂过雅各布的脖子上了车。
好在这次庆功派对不是内部庆祝,更像一种公关宣传,邀请了众多合作的圈内人士和媒体参加,林枫不用跟着这帮鬼佬疯。
不过作为今晚最靓的仔,林枫不可避免受到了各色人物的“骚扰”,有各大电影公司,有各种投资基金,甚至还有人混进来给林枫递剧本......
当然,最多的是圈内的男女明星或者想入行的俊男靓女,只是一个晚上,林枫口袋里的纸条都已经装不下了。
只要林枫愿意,夜夜不同不是梦想。
原来,这就是好莱坞。
第九中文网